在目前形勢下,我國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,這是由不期而遇的各種約束條件決定的。
首先,國際環境的變化。當前,世界經濟深度衰退,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,國際金融市場動蕩,國際交往受限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,一些國家奉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,地緣政治風險上升,我國是在一個更加不穩定、不確定的國際大循環受阻的背景下謀求經濟發展的。為了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,我國必須擴大內需。
其次,全球范圍內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沖擊很大。以制造業為例,隨著全球化的深化,社會分工越來越細,全球產業鏈、供應鏈不斷擴展,深度交織,一個環節出了問題,就會產生“蝴蝶效應”,即系統性風險。我國企業大都處于產業鏈的一個特殊環節,有的還是產業鏈的低端。隨著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,有的城市停工停產,致使很多企業要么生產不出來,要么生產了賣不出去。故此,我國必須通過啟動內需,把關鍵性的產業鏈、供應鏈掌握在自己手里,同時消化本來為外需生產的商品。
最后,我國具有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客觀條件。一國經濟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資源約束決定的。大國地域遼闊,資源豐富,有條件建立起相對健全的產業鏈,因而大國經濟往往具有內部可循環的特點。今天的中國,不僅具有上述特點,而且具有全球最完整、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,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,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.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,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,且正處于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階段,完全有能力形成以擴大內需為基點的發展模式。上述分析說明,對當下的中國而言,形成以擴大內需為基點的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。
但這并不是問題的全部,我國要的是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也就是說,我國毫不放松國際循環,不放松對外開放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沒有開放就沒有改革,開放使我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,開放給我們以改革的啟迪,明確了改什么,往什么地方改,什么地方不能改。開放有了“三來一補”,有了招商引資,有了經濟特區,有了競爭的激勵,關鍵是開放引入了市場經濟的因素,這是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因素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,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。
更高層次的開放,是我國經濟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。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,新時代的顯著特征是高質量經濟發展。為了高質量發展,必須進一步在更高層次上開放。為此,我國進行了一系列工作,例如舉辦進博會、建設自貿區、建設國際自由港、倡導“一帶一路”,向國際資本開放更為廣闊的領域,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等。
?。ㄗ髡呦抵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)